Mar
15
人类食用蜂蜜的历史远不可追溯,人工饲养在我国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3世纪。在理想的日子离,一巢蜜蜂每天酿蜜1公斤。工蜂的蜜囊仅能容纳0.06克的花蜜,以苜蓿为例,每只工蜂采完一朵苜蓿的蜜需要4秒,在75分钟的时间里它采完1100朵花。算到最后,酿1公斤花蜜,需要整个蜂群访问1000万朵以上的苜蓿花。正是靠着这些“勤劳”的蜜蜂的不知疲倦的劳动,积水成河,人类才能享受到甘甜的蜜汁。如果要人类自己来做这项工作的话,就是天方夜谭了。科技再发展也不会实现的。
蚜虫被认为农业害虫,因为它们吮吸植物的茎汁。但是蚜虫又被称为“蚁牛”,因为几乎所有的蚂蚁都知道怎么放牧这些“奶牛”。蚂蚁用自己的触角用特有的频率拍打蚜虫的身体,受到刺激后蚜虫会迅速排出一滴蜜露,然后蚂蚁就衔回去了。为了保护自己的“牲畜”蚂蚁会驱赶瓢虫防止蚜虫被吃掉;搬动蚜虫的位置让他们合理的利用茎中的资源;甚至有的种类的蚂蚁会给蚜虫搭盖窝棚来阻挡阳光和雨水。怎么把蜜弄出来只有蚂蚁才知道,别的虫子是不晓得说“芝麻开门”的。而且蜜露的体积同蚜虫相比实在很大,换句话说,很客观。
我不禁想到,既然花蜜可以食用,为什么蚜虫蜜不能利用呢?我们在喝蜜的时候肯定不会想这是从蜜蜂的嘴里搀着口水吐出来的。那么从蚂蚁的嘴里和蚜虫屁股里出来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它确实可口的话。从体液到蜜露,前者蜂蜜的转化是在花蕊完成的,后者只不过在蚜虫体内完成罢了。而且,相对于植物体来说,花蜜所占的比例实在微乎其微。而用蚜虫来转换的比例简直高的无法想象,巨大的经济利益已经开始诱惑我了。后后~
当然牵扯到一个收集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靠蚂蚁收集了。有一种被称为“蜜罐蚁”的蚂蚁可以担当驯化的候选人。这种蚂蚁中有一些个体什么也不作,倒挂在墙壁上,胃里塞满了从各种地方弄来的蜜露,腹部膨胀到原来的几十倍大小。当蚁群年景不好的时候,它们从口中吐出蜜珠供大家分享。因此蚂蚁虽然小但蜜罐蚁的肚子可比蜜蜂的蜜囊大多了。到时候戳破他们的肚子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考虑到动物伦理的要求还是让它们自己吐出来比较好。至于怎么吐方法多多,比方说用外激素的催吐剂等等。蜜源充足的情况下它们讲收集大量的蚜虫蜜。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包括基因工程的干预,在十几年内通过人工选择制造一个专于此项的新蚁群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蚜虫被认为农业害虫,因为它们吮吸植物的茎汁。但是蚜虫又被称为“蚁牛”,因为几乎所有的蚂蚁都知道怎么放牧这些“奶牛”。蚂蚁用自己的触角用特有的频率拍打蚜虫的身体,受到刺激后蚜虫会迅速排出一滴蜜露,然后蚂蚁就衔回去了。为了保护自己的“牲畜”蚂蚁会驱赶瓢虫防止蚜虫被吃掉;搬动蚜虫的位置让他们合理的利用茎中的资源;甚至有的种类的蚂蚁会给蚜虫搭盖窝棚来阻挡阳光和雨水。怎么把蜜弄出来只有蚂蚁才知道,别的虫子是不晓得说“芝麻开门”的。而且蜜露的体积同蚜虫相比实在很大,换句话说,很客观。
我不禁想到,既然花蜜可以食用,为什么蚜虫蜜不能利用呢?我们在喝蜜的时候肯定不会想这是从蜜蜂的嘴里搀着口水吐出来的。那么从蚂蚁的嘴里和蚜虫屁股里出来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它确实可口的话。从体液到蜜露,前者蜂蜜的转化是在花蕊完成的,后者只不过在蚜虫体内完成罢了。而且,相对于植物体来说,花蜜所占的比例实在微乎其微。而用蚜虫来转换的比例简直高的无法想象,巨大的经济利益已经开始诱惑我了。后后~
当然牵扯到一个收集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靠蚂蚁收集了。有一种被称为“蜜罐蚁”的蚂蚁可以担当驯化的候选人。这种蚂蚁中有一些个体什么也不作,倒挂在墙壁上,胃里塞满了从各种地方弄来的蜜露,腹部膨胀到原来的几十倍大小。当蚁群年景不好的时候,它们从口中吐出蜜珠供大家分享。因此蚂蚁虽然小但蜜罐蚁的肚子可比蜜蜂的蜜囊大多了。到时候戳破他们的肚子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考虑到动物伦理的要求还是让它们自己吐出来比较好。至于怎么吐方法多多,比方说用外激素的催吐剂等等。蜜源充足的情况下它们讲收集大量的蚜虫蜜。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包括基因工程的干预,在十几年内通过人工选择制造一个专于此项的新蚁群应该是比较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