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
  今天对论文进行了小调整,在最后加了一个章节的题目:影响仿生建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大的题目进行了推敲,就是到底是仿生建筑学还是建筑仿生学的问题。我发现在我的论文中两个词交替出现,在开题报告中也是,当时并没有老师提出疑义。最终我选定仿生建筑学这个提法,因此这代表仿生的建筑学,本质还是建筑的。而另一说法就是仿生学了。不过通观论文,怎么看都象一个学生物的在向同行灌输建筑学知识,而不是一个学建筑的在讨论仿生方面的内容。真是令人头疼啊。
  功能仿生里面加入莲花效应一小节,现在只写到6000字,而且完全是生物学的引子。我怀疑当我在讲台上提到法布尔,或者同源异质的时候下面的导师们是否会有所反应。论文应该是用专业术语来写成的,但是比如象我这种跨越了两个相距甚远的学科的论文,该怎么办呢?开题答辩的时候我轻松过关我认为是那些老师不懂,或者说,他们没有准备。但是我不能以此作为论文的突破口呀。好在今天我对论文又有了新的见地,即参与答辩的导师们只需要对研究生的论文的结构、内容、意义提出宏观上的要求和建议,并不一定以一个此方面权威的身份来发言。否则的话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以前最怕怕的就是提问阶段,师兄师姐们答辩的时候那些问题我是死活回答不上来的。我们学校那么小,不会真的请一个生物学教授来踢我的场子,在这里,我就是权威。纵使真的来了,我也不怕,因为生物学和博物学还是差别很大的,我的论文其实是基于博物学来写的。无论他们问什么,我都从这个角度来回答罢。
  如此想来,心里便踏实许多。:)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