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5
旅游区大体可以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两种。在人文景观区,有无数的导游随时奉陪。他们能够脱口而出当地名胜的历史,名人的逸事。真假对错倒是次要,能把游客逗乐就可以啦。
自然风景区就少见导游了(其实我也没去过),因为无话可说。我想生态导游倒是有必要。可以讲解风景区的树种分布,特性,各种价值,对气候的影响等;当然少不了动物物种的讲解。如一些野生动物,没有导游一般人是找不到的。可以提及普通人不太熟悉的知识,如拟态、物种入侵等。尽量培养游客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我比较倾向于在城市绿地性质的中小型公园设立这个特殊的职业,导游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熟悉自己辖区内的各个物种。因为市民对物种的了解实在少的可怜,可以肯定千分之一以外的人会把蚜蝇叫做蜜蜂。城市居民虫子可以叫上来十几种,鸟类就少的可怜了。我设想中的导游员可以由生物系或者地理系的学生做兼职,或者对此方面有一定研究并且兴趣十足的市民。没有课的时候可以去绿地转悠一下,本来想带上规定的小牌子,后来想如果作为城市形象工程之一倒可以穿着考究一点,统一着装。讲解内容同上段差不多,认识各种昆虫、树叶,对标本制作提出意见,等等等等。目的是让市民熟悉自己所在地的生物资源。同时可以成为低龄学童的教育基地。
自然风景区就少见导游了(其实我也没去过),因为无话可说。我想生态导游倒是有必要。可以讲解风景区的树种分布,特性,各种价值,对气候的影响等;当然少不了动物物种的讲解。如一些野生动物,没有导游一般人是找不到的。可以提及普通人不太熟悉的知识,如拟态、物种入侵等。尽量培养游客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我比较倾向于在城市绿地性质的中小型公园设立这个特殊的职业,导游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熟悉自己辖区内的各个物种。因为市民对物种的了解实在少的可怜,可以肯定千分之一以外的人会把蚜蝇叫做蜜蜂。城市居民虫子可以叫上来十几种,鸟类就少的可怜了。我设想中的导游员可以由生物系或者地理系的学生做兼职,或者对此方面有一定研究并且兴趣十足的市民。没有课的时候可以去绿地转悠一下,本来想带上规定的小牌子,后来想如果作为城市形象工程之一倒可以穿着考究一点,统一着装。讲解内容同上段差不多,认识各种昆虫、树叶,对标本制作提出意见,等等等等。目的是让市民熟悉自己所在地的生物资源。同时可以成为低龄学童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