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5
  据说我小时候白白胖胖的人见人爱,又据说未曾断奶的时候长口疮,不能吃奶,二老于是拿大人的饭来喂我,无非是萝卜干煎饼汤什么的,就忘记了世上还有一种美味叫做鸡蛋了。于是乎可人儿眼瞅着瘦将下来,只剩的一副芦柴棒。小时候特别挑食(家乡话叫奸馋),但扣这个帽子又似乎委屈,我从来都是好东西不吃的。印象中常常一桌子饭菜都没胃口,厨房里取一包方便面佐料,洒在馒头上吃的喷香。长大的过程中,努力克服一些食物,有些不吃的现在吃了,但有些很小的时候吃的,现在不吃了。

  不吃的东西,原则上分作两类:无法忍受食物的味道和无法忍受进食的过程。(该写正文了,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并非无聊为之,练练条理吧。某些想要请我吃饭的同志必看!呵呵,感觉下面的内容有些类似于语法书。)

  第一类食品有:所有的鸟类(肯德基的除外)、肉煲和肉汤做法、肥肉及结缔组织、冷的鱼、海米、炖水萝卜、胡萝卜(我已经把菠菜等克服了)。杭州有道菜叫笋干老鸭煲,有它在桌上,我就可以节食了;上中学的时候早饭都是爸爸来做面条,因为从小缺钙,妈妈非要他给我加骨头汤,我咬着牙咽了半碗后终于吐了一地,以后这件事成了我的法宝,呵呵;后来妈妈就把海米或者虾皮跺碎了掺到饺子馅里,我的味蕾能够辨别出一盆(洗脸盆)饺子馅藏的5个以上的海米的味道,妈妈说那是豆腐和鸡蛋混和的味道;当我从馅里吃出来虾皮的小黑眼睛时妈妈说那是胡椒;当我终于吃出来连在头壳上的眼睛时妈妈就毫不客气的撕掉虚伪的外衣,将我臭骂一顿结束。
  第二类食品都是动物:首先登场的是所有的节肢动物(虾仁除外)。这一下子就去掉好多好东西,如果观众对节肢动物没概念的话我来举例:螃蟹、虾和昆虫。其次是脊椎动物的(非内脏)器官级别以上的部分。先补课:从低到高: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通俗点讲,只要能看出来模样的,看出来位置的。象鱼头、眼睛、鸡爪子、猪蹄…… 不吃此类食物的根源是暂时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出于一种本能的、罕见的、跟正常人不一样的善良。以一枚虾皮为例,当我不得不放它在嘴里的时候,我总是不能避免去想象一个身体在我的牙床间辗转反侧、破碎支离的景象;同样的怜悯产生于用手去拨开一只大的虾子的时候,这些念头让我的行为死机,无法完成进食过程。关于这点也有虚伪的部分,即阻止我的只是视觉和触觉,我并不排斥它们的味道。虾仁就是一个特例,因为它已经被剥好了,虽然是大半个身体,但它简单的就象个组织,看不出原来的复杂性,接受;对于肝脏这种器官,因为它里外都是一个样,接受;对于软体动物如扇贝,由于低等到还没有分化出感觉器官,接受。由此推导出接受简单的食品,同时我偏爱烤制和炸过的食品,烤鸡的味道是接受的。但考虑到简单原则,对鸡翅的接受度远小于对鸡腿的接受度。
  综上已经能够总结出我的主要肉类食谱:偶蹄目动物的肌肉组织不带汤的做法。并且综合各种因素,一个初学者也能够替我对一种上面没有提到的肉类食品做出是否接受的判断了。

  因为面临某些场合下会饿死的威胁,对于这些毛病(应该是毛病)不会一直容忍的。聚餐的时候朋友们都喜欢坐我身边,至少可以得到一只额外的大虾。对于第一类食品目前我无能为力,对于第二类,好像只能通过平时摧残一些弱小的生命来让自己变得足够“残忍”才行,但这又是同我对待生命的态度直接抵触的。究竟何去何从,还要看将来那口子的意见。

  还是说说我喜欢的食品吧,那就是豆制品。我是决不怕饮食单一的,在青岛的三年,有两年的晚餐就是拌辣的豆腐条(早餐和午餐合作一碗面条)。换句话说,俺是极容易养活的。^_^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