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7
  顾名思义。网上零星的文章进行了阐述,但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会略微增加备课的工作量。而本人是从备课的角度出发的,也就是偷懒的角度。。
  偷懒并不意味着质次,针对某些课程,关键词备课及教学有如下优点:减少备课的低技术含量工作量从而减少总工作量;减轻详细备课的限制从而为课堂发挥提供更大的余地;使知识结构系统便于记忆,减少学生课堂笔记工作量,节约纸张资源。关键词教学有个前提就是教师对知识的折叠和展开能力要比较强,每次拿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了十来个词,就可以完成若干课时的教授。背着手就去上课的也有,要么是老教师,要么昨天晚上不知道下了多少功夫呢。转过年来还是要重新备课的,而且现在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太允许空手上课。关键词教学最后的优点和出发点,就是在目前信息社会,它可以有效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同时强制学生听课(有些学生上课走神,就等着下课拷贝教师的课件)。
  因为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觉信息只有十几、几十个关键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包装,以多媒体的方式表达(板书的形式太枯燥)。

  尽管基本功能可以被PowerPoint、FLASH此类的软件涵盖,但针对目前软件种类日益专化泛滥的现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人们的学习惰性,一个功能专一使用方便的小型软件还是有存在空间的。
  首先是最基本的功能,备课时按章节输入若干关键词,它们在屏幕底部形成几行小字号的字符串,讲课时,双击某个关键词(也可以临时输入),该词通过流畅动画升到屏幕中央最大显示。当有若干词语同时出现,它们自动协调自己的位置和字号。这一想法来源于苹果操作系统程序切换时底部任务栏的动画。再次点击屏幕中央的大号关键词,它回位到底部。目前教学中本人用WORD勉强模拟这一过程。
  接下来应用多媒体原理进行包装,增强这一过程的趣味性。关键词升起时伴随某种上进主题的动画和声频,而下降的时候采取破坏性动画。以夏日教学为例,为突出凉爽这一主题,关键词上升可采取水中气泡的形式,配音可为打开啤酒的声音,关键词在屏幕中可以冰封的形式浮动,而降落时采取将冰击碎的形式,伴随破坏声。
  之所以如此注重形式问题是为了形成一种畅快淋漓的讲课氛围,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信息接受上限。软件自带几套备选主题,并开放自己开发,在网络上形成WINAMP皮肤那样的资源共享。
Tags: ,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