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5
杨蛙蛙第一天降生的时候,手掌张开,差不多一样长的手指向着一个方向弯曲,让我立刻就联想到了聚集在一起进食的叶蜂幼虫。
杨蛙蛙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流口水,这时候偶尔我们也竖着抱她。她的头伏在妈妈的肩膀上,嘴里吐一滴口水固定到妈妈的肩膀上,然后挣扎着抬起头,拖着那根口水丝,将另一端固定在妈妈的脖子上,如此往复,就像蚕宝宝在吐丝织茧一样。每当这时候,我就说杨蛙蛙又跟妈妈连线了。
杨蛙蛙五个月的时候口水流的很旺盛,表现出好像要长牙的迹象(其实不是)。这时她吐出的已经不再是蚕丝而是蛛丝了,在长十公分的水平口水丝上,挂着七八个小液滴,就像蛛网上为了防止昆虫挣脱而预存的螺旋丝一样。
杨蛙蛙八个半月的时候终于开始尝试制造泡沫。她像沫蝉的若虫一样(一说螃蟹)用口水和“吥吥吥”的声音在嘴角和下巴上制造了大量泡沫。……也许她想给自己的嘴唇保湿。
杨蛙蛙跟螃蟹的相似之处就是如果她的手抓住某样东西,如果你不用另外一样来诱使她换手,是很难直接把小钳子掰开的。
杨蛙蛙四个月的时候喜欢侧躺在床上,把头使劲往后背弯折,腿也往后面钩去,开始还有点嫦娥奔月的意思,但后来脖子扭转接近90°,已经成为舟蛾幼虫的标准姿态(这种毛毛虫把头尾举起来就像小船一样因此得名)。杨蛙蛙就这样背对妈妈,却可以脸朝着妈妈笑。
跟任何很难自己翻身的昆虫一样,杨蛙蛙躺着的时候四肢的晃动挣扎没有任何规律。
杨蛙蛙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就像鳃金龟的触角。
蝉只对特定频率的声音发生反应,法布尔曾经在边上轰炮都没有引起蝉的注意,受其影响一直以来人们误以为它们是聋子;杨蛙蛙睡着后就变得像蝉一样,只对特定声强有反应,即小于等于轻声轻语的声音。好不容易哄睡了放到摇篮里,起身时衣服的摩擦声、洗一下鼻涕、一张纸掉在地上都会让她马上惊醒并开始哭。而蹑手蹑脚走路时一脚踢到盆、电话铃突然响起、不小心按到电子琴都不会影响到她的睡眠。我曾经把这个规律告诉老婆,她不信,我于是马上大声拍手,大吵大嚷,杨蛙蛙果然熟睡依然。杭州烟花节那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爆炸的嘈杂声中,杨蛙蛙在摇篮里睡得跟死猪一样。
鞘翅目昆虫在起飞前有一个标准信号就是必须把保护用的鞘翅打开,半秒后它就起飞了,由于这个过程中它不会转向,我们可以用手挡在甲虫的正前上方而阻止它的每一次起飞。杨蛙蛙在想把玩具放进嘴巴之前,首先有一个非标准信号:凝视。她会把玩具举到与眼同高的位置,一动不动或者用手指转动玩具凝视几秒种,接下来把玩具放回腿上继续低头玩直到下一次凝视,或者产生标准信号:张嘴。并且她的张嘴不是脑袋不动简单的把下颚打开,恰恰相反她用保持下颚而把整个头向后仰去的夸张动作来张开嘴巴。再往后就是闭上眼睛把玩具塞进嘴巴了(其实这时可以迅速替换她手中的玩具)。因此我也可以在她凝视的时候准备,在她张嘴的时候阻止那些不该放入嘴巴的玩具。
鞘翅目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假死,受到某种刺激以后它们马上变得没有任何生命特征。以前人们以为仅仅是装死,现在知道这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机制,并且会保持一定的时间,它们自身无法解除这种状态。杨蛙蛙经常有“呆(衢州话áī)”的状态,好好的同大人玩耍着,忽然盯住空气中的某个不存在的点,目光呆滞,通常要保持十几秒。期间你怎么逗她都没反应的,然后,等到秒数够了,啪的一下,她又恢复正常小孩了。
最恐怖的是她偶尔半夜醒来,会转到这个状态,通常要保持一小时以上,哄睡需要极大的体力。我接受教训后就先抱着她坐在床上陪着发呆以保存体力,等至少40分钟以后,或者她开始哭闹了,一哄就睡。
一只求偶中的雄蝶会对任何飞经附近的速度和大小类似雌蝶的物体产生反应而奋起追赶,杨蛙蛙则对距离20公分以内“飞”经她的嘴巴的任意形状大小的物体产生反应而张开嘴准备吞咽。
杨蛙蛙七八个月的时候,会用笨拙的爬行去够床上的一件小玩意儿,当她得到那个东西后,会非常开心的用两只手抓牢,然后迅速翻转(一般是右旋)成平躺的姿势举着把玩。但有些东西不是放在那里而是长在那里的,比如衣服上的线头、拉锁等。这些东西靠杨蛙蛙自身的力量是不能破坏的,但加上翻转有可能被她扯下来。这个过程类似于鳄鱼在撕扯大型猎物时的死亡旋转。
杨蛙蛙八个月以后,可以很安分的坐在小床里,极偶尔的时候,她捡起床里的玩具,平伸胳膊,像一架塔吊一样把玩具拎到悬空的床外,撒手;下一件……这个过程其实是在模仿杜鹃的幼鸟把养父母的蛋推出巢外。
杨蛙蛙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流口水,这时候偶尔我们也竖着抱她。她的头伏在妈妈的肩膀上,嘴里吐一滴口水固定到妈妈的肩膀上,然后挣扎着抬起头,拖着那根口水丝,将另一端固定在妈妈的脖子上,如此往复,就像蚕宝宝在吐丝织茧一样。每当这时候,我就说杨蛙蛙又跟妈妈连线了。
杨蛙蛙五个月的时候口水流的很旺盛,表现出好像要长牙的迹象(其实不是)。这时她吐出的已经不再是蚕丝而是蛛丝了,在长十公分的水平口水丝上,挂着七八个小液滴,就像蛛网上为了防止昆虫挣脱而预存的螺旋丝一样。
杨蛙蛙八个半月的时候终于开始尝试制造泡沫。她像沫蝉的若虫一样(一说螃蟹)用口水和“吥吥吥”的声音在嘴角和下巴上制造了大量泡沫。……也许她想给自己的嘴唇保湿。
杨蛙蛙跟螃蟹的相似之处就是如果她的手抓住某样东西,如果你不用另外一样来诱使她换手,是很难直接把小钳子掰开的。
杨蛙蛙四个月的时候喜欢侧躺在床上,把头使劲往后背弯折,腿也往后面钩去,开始还有点嫦娥奔月的意思,但后来脖子扭转接近90°,已经成为舟蛾幼虫的标准姿态(这种毛毛虫把头尾举起来就像小船一样因此得名)。杨蛙蛙就这样背对妈妈,却可以脸朝着妈妈笑。
跟任何很难自己翻身的昆虫一样,杨蛙蛙躺着的时候四肢的晃动挣扎没有任何规律。
杨蛙蛙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就像鳃金龟的触角。
蝉只对特定频率的声音发生反应,法布尔曾经在边上轰炮都没有引起蝉的注意,受其影响一直以来人们误以为它们是聋子;杨蛙蛙睡着后就变得像蝉一样,只对特定声强有反应,即小于等于轻声轻语的声音。好不容易哄睡了放到摇篮里,起身时衣服的摩擦声、洗一下鼻涕、一张纸掉在地上都会让她马上惊醒并开始哭。而蹑手蹑脚走路时一脚踢到盆、电话铃突然响起、不小心按到电子琴都不会影响到她的睡眠。我曾经把这个规律告诉老婆,她不信,我于是马上大声拍手,大吵大嚷,杨蛙蛙果然熟睡依然。杭州烟花节那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爆炸的嘈杂声中,杨蛙蛙在摇篮里睡得跟死猪一样。
鞘翅目昆虫在起飞前有一个标准信号就是必须把保护用的鞘翅打开,半秒后它就起飞了,由于这个过程中它不会转向,我们可以用手挡在甲虫的正前上方而阻止它的每一次起飞。杨蛙蛙在想把玩具放进嘴巴之前,首先有一个非标准信号:凝视。她会把玩具举到与眼同高的位置,一动不动或者用手指转动玩具凝视几秒种,接下来把玩具放回腿上继续低头玩直到下一次凝视,或者产生标准信号:张嘴。并且她的张嘴不是脑袋不动简单的把下颚打开,恰恰相反她用保持下颚而把整个头向后仰去的夸张动作来张开嘴巴。再往后就是闭上眼睛把玩具塞进嘴巴了(其实这时可以迅速替换她手中的玩具)。因此我也可以在她凝视的时候准备,在她张嘴的时候阻止那些不该放入嘴巴的玩具。
鞘翅目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假死,受到某种刺激以后它们马上变得没有任何生命特征。以前人们以为仅仅是装死,现在知道这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机制,并且会保持一定的时间,它们自身无法解除这种状态。杨蛙蛙经常有“呆(衢州话áī)”的状态,好好的同大人玩耍着,忽然盯住空气中的某个不存在的点,目光呆滞,通常要保持十几秒。期间你怎么逗她都没反应的,然后,等到秒数够了,啪的一下,她又恢复正常小孩了。
最恐怖的是她偶尔半夜醒来,会转到这个状态,通常要保持一小时以上,哄睡需要极大的体力。我接受教训后就先抱着她坐在床上陪着发呆以保存体力,等至少40分钟以后,或者她开始哭闹了,一哄就睡。
一只求偶中的雄蝶会对任何飞经附近的速度和大小类似雌蝶的物体产生反应而奋起追赶,杨蛙蛙则对距离20公分以内“飞”经她的嘴巴的任意形状大小的物体产生反应而张开嘴准备吞咽。
杨蛙蛙七八个月的时候,会用笨拙的爬行去够床上的一件小玩意儿,当她得到那个东西后,会非常开心的用两只手抓牢,然后迅速翻转(一般是右旋)成平躺的姿势举着把玩。但有些东西不是放在那里而是长在那里的,比如衣服上的线头、拉锁等。这些东西靠杨蛙蛙自身的力量是不能破坏的,但加上翻转有可能被她扯下来。这个过程类似于鳄鱼在撕扯大型猎物时的死亡旋转。
杨蛙蛙八个月以后,可以很安分的坐在小床里,极偶尔的时候,她捡起床里的玩具,平伸胳膊,像一架塔吊一样把玩具拎到悬空的床外,撒手;下一件……这个过程其实是在模仿杜鹃的幼鸟把养父母的蛋推出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