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3
研一的组织去北九水玩,机不可失我报名跟队,欣赏下崂山美景同时认识下师弟师妹们。实在没有合适的长袖衫(我极端怕晒不能穿短袖),周五晚上一狠心买了件FLS。
周六早上出发。崂山其实有三个景区,通常说的崂山是南崂,去年去过了,一般。自然景色当属北崂的北九水。分外九水和内九水,总共十八水,路与山泉平齐,可以在路上走,也可以在石头上蹦跳。沿途每一水都是水湾和瀑布集中处(很小很小的瀑布,不超过一米)。售票处在外水第一水前,检票口在内水第一水。外九水景色也不错,可惜逛遍十八水真的需要体力哦。我们就直接坐车到了外水第九水的下榻处了。一个疗养院,里面用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来形容:杂草丛生。
6个男生8个女生。安顿好床铺,等待吃午饭的时候大家四处转悠。我走上一个高台子,是一个球场。尽头上发现了一棵樱桃树,满树红红的果子,比我们前几天去樱桃园时三棵树的还多!一干人跑过来就往嘴里塞,我吃了两个就开始找虫子。找到一只尺蛾,还有正在织网的小蜘蛛。它的丝太细了以至于我什么也看不到,只能通过它的动作来判断。
午饭是大厅里的大圆桌,让我想起峨庄的日子。饭后我们就开路,天气预报今天雷阵雨,还真准,本来那么晴的天在路上就滴起雨点来,天也暗了。不过我发现一只类似枯叶蛾的虫,是不是还需要鉴定。不过挺兴奋的。天很黑了我们决定返回。在树下避雨的时候我模模糊糊看到树叶上有东西。举着相机闪了一张,竟然是蜉蝣!边上的一团东西经过仔细辨认是刚蜕的皮。后来发现好多蜉蝣在头顶飞。


回去后雨已经很大,一家人就开始打扑克。在搬床的时候发现了好多虫子,有尾巴带夹子的黑色甲虫、臭蝽、各种蛾子和蜘蛛。乡村疗养院难免的。我借了把伞出去看景。因为是山区地势变化很多,各种建筑依山就势点缀在草丛中。我沿着一级窄窄的踏步上行,边上的石墙已经长满了草。蚜蝇把头藏在叶子下面,任凭风雨淋湿了肚皮,爪子紧紧抓住草叶一动不动。两个雨点以某种次序砸到植物上的时候总是让我产生错觉以为一只蝗虫类的虫子跳过,甚至一跳一跳的跳向某个方位。一条小径通往栋别墅,但是许久没有人居住了,因为草都要把路盖死了。
后来雨渐有停息的趋势,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还有十分钟左右的太阳雨。强烈的阳光,有力的雨点,一柄轻伞下我站在高台中央,审视荡涤的生灵。地上的水花仍在此起彼伏,一阵阵水雾却被太阳蒸起。飘落的槐花给场地铺上一层白毯,同时散落得植物上到处都是,严重阻碍我搜索的目光。它们摆出各种形态来诱惑我的想象力,我在幻觉中几乎以为看到了昆虫纲所有的物种。
一只小虻被我找到了,还有个更小的虫,我觉得应该是叶蝉。都是第一次在青岛留意。雨停了,但是说不准哪时候就会卷云重来。大家只好小范围内活动。数不清的蛞蝓和马陆从洞穴里爬出来透气,还有些蜗牛和不知名的小虫子。我甚至不能把它们划分到目一级。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后来雨又来了三个小时,当天的计划就泡汤了。
我也加入了够级的行列,并且从济南带来的拼死打点贡、就挣一口气的刚猛风格让那些人为之一振。临睡时一个师妹寻求帮助,帘子上有一只小孩巴掌大的蜘蛛,让我把它逮走。天~我哪敢碰那玩意啊。要是个绿豆大的瓢虫还差不多。而且我不清楚这家伙的来路,以前看的书里没有它啊。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用塑料兜卷成筒状把它拨下来,蜘蛛飞快的爬到床底下了。我用非常权威的声音对师妹说:放心好了,它不会爬出来的。
次日六点多就起床,到院子里精神一下。爬了几步石阶,霍然在地上拣到一只好大的天蛾,就像一架轰炸机一样。还在草根上找到只红珠灰蝶。它们都懒得很呢。蚜蝇正在阳光下晒翅膀,我把手放在它们边上挡住太阳,几秒钟后小家伙飞起来,落到最近的有太阳的地方,我又把手遮过去了……
开始进发。一水二水的我并不在意。景点无非是山泉集中处,巨石上会刻些大字,写着××潭。有个师妹常拿个速写本出来练,我一时手痒也掏出个记事本来。画了几笔犯了难,悻悻的收起来。后来又掏出来看的时候,发现旋转九十度后再看会更象。于是炫耀了一番。路上景色不错,拍了些比较满意的片子。不过还是感到一个广角镜头的必要。一会工夫就到九水的潮音瀑了,好小的瀑布。休整一番,就可以回去了。有十个人决定去爬山,用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下山路上经过一个道观,我远远就看见个什么东西飞到房檐下了,跑去一瞧是个马蜂窝。马蜂(还是胡蜂我不知道)正在用肉粽子喂宝宝。我踩在墙上看了个仔细,它用前腿不断转着粽子,在每个小室上跑来跑去。我进去道观看了一圈,出来的时候它已经在擦嘴了。然后飞走去做下一个饭团。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就守株待兔记录每次飞回来的时间。不过我们要十二点前赶回去,因此我没有时间。



经常有黑色的大凤蝶从头顶飞过,象个蝙蝠一样。接近住所的时候,终于等到了一只下来喝水。不过也是警觉的很,拍了两张就被逃走了。因为来往的人常常会惊动它,而且在一个垃圾箱旁边,气味实在难闻。这么漂亮的蝶子也喜欢脏东西,唉。数码相机从拍摄,经过快速显示,重新进入拍摄状态中间的时差太常了。也许我该去掉那个功能。
经过一轮复杂的倒车,终于回到了宿舍。还好不是很累。师妹都很可爱,她们叫我“昆虫师兄”。


周六早上出发。崂山其实有三个景区,通常说的崂山是南崂,去年去过了,一般。自然景色当属北崂的北九水。分外九水和内九水,总共十八水,路与山泉平齐,可以在路上走,也可以在石头上蹦跳。沿途每一水都是水湾和瀑布集中处(很小很小的瀑布,不超过一米)。售票处在外水第一水前,检票口在内水第一水。外九水景色也不错,可惜逛遍十八水真的需要体力哦。我们就直接坐车到了外水第九水的下榻处了。一个疗养院,里面用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来形容:杂草丛生。
6个男生8个女生。安顿好床铺,等待吃午饭的时候大家四处转悠。我走上一个高台子,是一个球场。尽头上发现了一棵樱桃树,满树红红的果子,比我们前几天去樱桃园时三棵树的还多!一干人跑过来就往嘴里塞,我吃了两个就开始找虫子。找到一只尺蛾,还有正在织网的小蜘蛛。它的丝太细了以至于我什么也看不到,只能通过它的动作来判断。
午饭是大厅里的大圆桌,让我想起峨庄的日子。饭后我们就开路,天气预报今天雷阵雨,还真准,本来那么晴的天在路上就滴起雨点来,天也暗了。不过我发现一只类似枯叶蛾的虫,是不是还需要鉴定。不过挺兴奋的。天很黑了我们决定返回。在树下避雨的时候我模模糊糊看到树叶上有东西。举着相机闪了一张,竟然是蜉蝣!边上的一团东西经过仔细辨认是刚蜕的皮。后来发现好多蜉蝣在头顶飞。
回去后雨已经很大,一家人就开始打扑克。在搬床的时候发现了好多虫子,有尾巴带夹子的黑色甲虫、臭蝽、各种蛾子和蜘蛛。乡村疗养院难免的。我借了把伞出去看景。因为是山区地势变化很多,各种建筑依山就势点缀在草丛中。我沿着一级窄窄的踏步上行,边上的石墙已经长满了草。蚜蝇把头藏在叶子下面,任凭风雨淋湿了肚皮,爪子紧紧抓住草叶一动不动。两个雨点以某种次序砸到植物上的时候总是让我产生错觉以为一只蝗虫类的虫子跳过,甚至一跳一跳的跳向某个方位。一条小径通往栋别墅,但是许久没有人居住了,因为草都要把路盖死了。
后来雨渐有停息的趋势,天空重新变得明亮。还有十分钟左右的太阳雨。强烈的阳光,有力的雨点,一柄轻伞下我站在高台中央,审视荡涤的生灵。地上的水花仍在此起彼伏,一阵阵水雾却被太阳蒸起。飘落的槐花给场地铺上一层白毯,同时散落得植物上到处都是,严重阻碍我搜索的目光。它们摆出各种形态来诱惑我的想象力,我在幻觉中几乎以为看到了昆虫纲所有的物种。
一只小虻被我找到了,还有个更小的虫,我觉得应该是叶蝉。都是第一次在青岛留意。雨停了,但是说不准哪时候就会卷云重来。大家只好小范围内活动。数不清的蛞蝓和马陆从洞穴里爬出来透气,还有些蜗牛和不知名的小虫子。我甚至不能把它们划分到目一级。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后来雨又来了三个小时,当天的计划就泡汤了。
我也加入了够级的行列,并且从济南带来的拼死打点贡、就挣一口气的刚猛风格让那些人为之一振。临睡时一个师妹寻求帮助,帘子上有一只小孩巴掌大的蜘蛛,让我把它逮走。天~我哪敢碰那玩意啊。要是个绿豆大的瓢虫还差不多。而且我不清楚这家伙的来路,以前看的书里没有它啊。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用塑料兜卷成筒状把它拨下来,蜘蛛飞快的爬到床底下了。我用非常权威的声音对师妹说:放心好了,它不会爬出来的。
次日六点多就起床,到院子里精神一下。爬了几步石阶,霍然在地上拣到一只好大的天蛾,就像一架轰炸机一样。还在草根上找到只红珠灰蝶。它们都懒得很呢。蚜蝇正在阳光下晒翅膀,我把手放在它们边上挡住太阳,几秒钟后小家伙飞起来,落到最近的有太阳的地方,我又把手遮过去了……
开始进发。一水二水的我并不在意。景点无非是山泉集中处,巨石上会刻些大字,写着××潭。有个师妹常拿个速写本出来练,我一时手痒也掏出个记事本来。画了几笔犯了难,悻悻的收起来。后来又掏出来看的时候,发现旋转九十度后再看会更象。于是炫耀了一番。路上景色不错,拍了些比较满意的片子。不过还是感到一个广角镜头的必要。一会工夫就到九水的潮音瀑了,好小的瀑布。休整一番,就可以回去了。有十个人决定去爬山,用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下山路上经过一个道观,我远远就看见个什么东西飞到房檐下了,跑去一瞧是个马蜂窝。马蜂(还是胡蜂我不知道)正在用肉粽子喂宝宝。我踩在墙上看了个仔细,它用前腿不断转着粽子,在每个小室上跑来跑去。我进去道观看了一圈,出来的时候它已经在擦嘴了。然后飞走去做下一个饭团。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就守株待兔记录每次飞回来的时间。不过我们要十二点前赶回去,因此我没有时间。
经常有黑色的大凤蝶从头顶飞过,象个蝙蝠一样。接近住所的时候,终于等到了一只下来喝水。不过也是警觉的很,拍了两张就被逃走了。因为来往的人常常会惊动它,而且在一个垃圾箱旁边,气味实在难闻。这么漂亮的蝶子也喜欢脏东西,唉。数码相机从拍摄,经过快速显示,重新进入拍摄状态中间的时差太常了。也许我该去掉那个功能。
经过一轮复杂的倒车,终于回到了宿舍。还好不是很累。师妹都很可爱,她们叫我“昆虫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