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1
先去学校开教代会,然后拉了一位很喜欢听我讲虫子的MM同事去我的大本营——醉鱼草。无意中说了句入梅了小心脚趾头被蛇咬,MM立刻在草丛做如踩针毡状,呆了两分钟后就逃走了。可惜没找到多少虫子给她看,因为根据经验我的眼睛需要3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一片纷繁复杂的绿色,就像刚进入黑暗的房间一样。3分钟后,那些利用保护色的虫子便统统呈现在眼前了。模仿叶芽的棕色蜡蝉,翻到枝头张开伞盖一样的双翅,不知要为谁挡风遮雨;幼小的螳螂若虫躲在叶子底下,注视着不远处抱定叶柄的负蝗,它要至少再蜕一次皮才有能力挑战这个可口但强壮的猎物;一只半大的螽斯成为这小块地上最美丽的生灵,修长的大腿和触须,身上翠绿的铠甲藏匿着数不清的机关。草地上一团团的泡沫,那是沫蝉的杰作。有很多若虫从里面钻出来,羽化为可以飞行的成虫。可惜这一切MM只好几天后通过我的照片和解说来体味了。



下午依然杀奔植物园,依然围着铁栏杆转。发现一只极为帅气的毛虫,身体是橙红色的,背部白色,通体黑色的斑点和斑纹,象虎与豹的合体;身上有稀疏但是长而刚劲的白毛;伪足是黑色的,带着反光,象马靴一样铮亮。当然这个样子可能会让一半的人浑身起疙瘩。

朋友送了我一个小的放大镜,跟顶针那么大,物镜前面是半公分左右的塑料筒,斜切面,这样增大控制面积,并且把小虫罩在里面的时候能保证充足的光线射进来。多少倍数不太清楚,但是晚上在家里玩的时候,配合一盏手灯作主光源,眼睛直接贴到目镜端,我清晰的看到了蚊子的复眼。并且惊叹于蚊子复眼的漂亮,闪耀着金属绿的光泽,象一堆绿宝石。墙角里肉眼看不清楚的小蜘蛛,在这里也呈现狰狞的面目。我带着这个去办公室,到处找死虫子,并且给同事们看。还是那个老的命题,所有人造的东西都经不起放大的,只有生命才能带给我们一层层的惊喜。
在植物园当然用得上这个宝贝。逮到一只小象甲,看到它身上绚丽的色彩,以黄绿色底、黑斑纹为基础,慢慢的变化了各种绿色到橙色出来。象甲身上是有很细的绒毛的,把这个虫子放大到枕头那么大,将是非常讨人喜欢的玩具。有段时间一只小蜜蜂总是跟着我,只有米粒大小,不知道它是要喝我手指上渗出的汗水还是干什么,总之这个只有米粒大小的东西是非常可爱的,与众不同的是它的腹部没有警戒色,就是个浅褐色浑圆的肚子,稍微寒碜了点。无论我是走是停,或是在我拍片子的时候,它总是停在我的手上或者相机上,我小心翼翼的不伤害到它。后来一只正常体型的蜜蜂也寻了过来,围着我嗡嗡的献殷勤,我一下子乱了阵脚,来回跑了好多趟终于把它甩掉。

栏杆内有许多落叶,不知道是多少年的了,有些很干枯,因此当沙沙的响声传来的时候,下面肯定有东西了,通常我站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的,因此当我不发出动静的时候只有那个沙沙声了。如果是很剧烈的响声迅速传远,那是蜥蜴;如果是很均匀的,那是马陆;如果一下一下的,是蟾蜍;如果都看到了——你都看到了:是松鼠。今天我眼前金光一闪,此前我的念头还闪了一下,那是我期待已久的东西:传说中的大步甲!它只露一小脸,就隐没在腐叶中了,隔着铁丝网可望不可及啊。路过此地的一对老夫妇怂恿我,并立刻给我找了个洞钻过去。但是要绕一点远路,当我赶过来,还有什么比我的大脚制造的沙沙声更响呢?鞘翅目的强项是装死,我本来想蹲下来跟它比一比耐心,还是算了,整个植物园的蚊子都会来赶集的。
约了一个拍鸟的朋友在植物园见面,可惜他的小灵通在里面竟然信号全无,我收到的最后一个短信是在植物分类区。于是我终于摆脱了铁丝网,开始探测未知的世界。天色渐晚,本该急急汇合,可惜路上好东西不断,其实到最后也没找到那个朋友。在一大簇美人蕉那里发现几只小个子的蜻蜓,正拍摄,看到几米开外大叶子下面挂着一个马蜂窝。兴冲冲的奔过去,不过还有1米的时候我一个急刹车——哪是什么蜂窝,分明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它翅膀上的纹路让我在傍晚的光线产生了错觉。这只蝴蝶(斐豹蛱蝶)正合拢翅膀静静的停靠,看来这就是今天晚上过夜的地方了。我敦促自己平静下来,一点点靠近,生怕功亏一篑。它选择的位置着实危险,是靠近路边的一棵美人蕉。特别是当我还没有靠到足够近的时候,一群要回家的人看起来要从这条小路经过,我紧张到极点,尽量用身体护着刚入睡的蝴蝶。幸好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注意(可能他们也会认为是蜂窝吧),幸好里面没有小孩子!总之最后我终于来到它的身边,镜头几乎抵到蝴蝶的翅膀,拍了个痛快。拍摄复眼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蝴蝶的复眼都是高度发达的,每只都有上万到几百万只小眼,我的相机还不够格。我现在有个毛病,喜欢对着虫子呵气。一口热气过去,蝴蝶马上清醒,它突然张开两片下颚须,我度能看到里面黑洞洞的“嗓子眼”,就像医生用个竹片压住舌苔,然后:“啊~”,然后蝴蝶转动了几下脖子,两片颚须碰了碰,接着睡。那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睡眼惺忪的人的动作:咂巴嘴。




补于20050910230933。
下午依然杀奔植物园,依然围着铁栏杆转。发现一只极为帅气的毛虫,身体是橙红色的,背部白色,通体黑色的斑点和斑纹,象虎与豹的合体;身上有稀疏但是长而刚劲的白毛;伪足是黑色的,带着反光,象马靴一样铮亮。当然这个样子可能会让一半的人浑身起疙瘩。
朋友送了我一个小的放大镜,跟顶针那么大,物镜前面是半公分左右的塑料筒,斜切面,这样增大控制面积,并且把小虫罩在里面的时候能保证充足的光线射进来。多少倍数不太清楚,但是晚上在家里玩的时候,配合一盏手灯作主光源,眼睛直接贴到目镜端,我清晰的看到了蚊子的复眼。并且惊叹于蚊子复眼的漂亮,闪耀着金属绿的光泽,象一堆绿宝石。墙角里肉眼看不清楚的小蜘蛛,在这里也呈现狰狞的面目。我带着这个去办公室,到处找死虫子,并且给同事们看。还是那个老的命题,所有人造的东西都经不起放大的,只有生命才能带给我们一层层的惊喜。
在植物园当然用得上这个宝贝。逮到一只小象甲,看到它身上绚丽的色彩,以黄绿色底、黑斑纹为基础,慢慢的变化了各种绿色到橙色出来。象甲身上是有很细的绒毛的,把这个虫子放大到枕头那么大,将是非常讨人喜欢的玩具。有段时间一只小蜜蜂总是跟着我,只有米粒大小,不知道它是要喝我手指上渗出的汗水还是干什么,总之这个只有米粒大小的东西是非常可爱的,与众不同的是它的腹部没有警戒色,就是个浅褐色浑圆的肚子,稍微寒碜了点。无论我是走是停,或是在我拍片子的时候,它总是停在我的手上或者相机上,我小心翼翼的不伤害到它。后来一只正常体型的蜜蜂也寻了过来,围着我嗡嗡的献殷勤,我一下子乱了阵脚,来回跑了好多趟终于把它甩掉。
栏杆内有许多落叶,不知道是多少年的了,有些很干枯,因此当沙沙的响声传来的时候,下面肯定有东西了,通常我站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的,因此当我不发出动静的时候只有那个沙沙声了。如果是很剧烈的响声迅速传远,那是蜥蜴;如果是很均匀的,那是马陆;如果一下一下的,是蟾蜍;如果都看到了——你都看到了:是松鼠。今天我眼前金光一闪,此前我的念头还闪了一下,那是我期待已久的东西:传说中的大步甲!它只露一小脸,就隐没在腐叶中了,隔着铁丝网可望不可及啊。路过此地的一对老夫妇怂恿我,并立刻给我找了个洞钻过去。但是要绕一点远路,当我赶过来,还有什么比我的大脚制造的沙沙声更响呢?鞘翅目的强项是装死,我本来想蹲下来跟它比一比耐心,还是算了,整个植物园的蚊子都会来赶集的。
约了一个拍鸟的朋友在植物园见面,可惜他的小灵通在里面竟然信号全无,我收到的最后一个短信是在植物分类区。于是我终于摆脱了铁丝网,开始探测未知的世界。天色渐晚,本该急急汇合,可惜路上好东西不断,其实到最后也没找到那个朋友。在一大簇美人蕉那里发现几只小个子的蜻蜓,正拍摄,看到几米开外大叶子下面挂着一个马蜂窝。兴冲冲的奔过去,不过还有1米的时候我一个急刹车——哪是什么蜂窝,分明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它翅膀上的纹路让我在傍晚的光线产生了错觉。这只蝴蝶(斐豹蛱蝶)正合拢翅膀静静的停靠,看来这就是今天晚上过夜的地方了。我敦促自己平静下来,一点点靠近,生怕功亏一篑。它选择的位置着实危险,是靠近路边的一棵美人蕉。特别是当我还没有靠到足够近的时候,一群要回家的人看起来要从这条小路经过,我紧张到极点,尽量用身体护着刚入睡的蝴蝶。幸好没有引起他们太大的注意(可能他们也会认为是蜂窝吧),幸好里面没有小孩子!总之最后我终于来到它的身边,镜头几乎抵到蝴蝶的翅膀,拍了个痛快。拍摄复眼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蝴蝶的复眼都是高度发达的,每只都有上万到几百万只小眼,我的相机还不够格。我现在有个毛病,喜欢对着虫子呵气。一口热气过去,蝴蝶马上清醒,它突然张开两片下颚须,我度能看到里面黑洞洞的“嗓子眼”,就像医生用个竹片压住舌苔,然后:“啊~”,然后蝴蝶转动了几下脖子,两片颚须碰了碰,接着睡。那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睡眼惺忪的人的动作:咂巴嘴。
补于2005091023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