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21

小寨公园-切叶蜂 不指定

2011 , windywings , 21:54 , 自然 » 虫虫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996) , Via 本站原创 | |
  奶奶家附近的小寨社区公园一角近日添置了一些小孩子的游乐设备,今天比较凉快,带杨蛙蛙过去玩。有小火车、旋转木马、摇摇车和8字形的蹦蹦床。杨蛙蛙还没有克服地理转换后的不适状态,被小火车启动的汽笛声吓到,慌忙从车厢里爬出来。好不容易把她塞进蹦床,却站在那里只是微微的振动,像一只蜘蛛为了恐吓靠近的不明物体而摇晃,脚尖却不离开它的网。
  奶奶站在外面耐心的讲解指挥,杨蛙蛙逐渐放松,最后把她蹦床高手的真正实力展示出来。奶奶真个以为是她从零开始创造了这一奇迹,一时间踌躇满志。

  我一看可以抽身,便朝边上溜达。公园外围分隔硬地的草坪种植的都是白三叶,即将进入花期,有零星的花开。很多叶片上都有被虫咬过样子的缺刻,但仔细看它们都是对称的,我想这可能是病毒所为,它们常常在植物叶片上创造几何的美。
  首先注意到叶片上的一只小象甲,但是被它熟练的逃走,连个影子也没拍到;至少有只盲蝽很淡定的呆在叶子顶,让我可以推敲一下构图啥的;这里有很多雄蚊,闲的无事也拍了一只。想起来小时候别人讲的雄蚊只能喝些露水存活,还有说喝花蜜的,貌似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知道这一点的人便取笑那些以为雄蚊也吸血的人;但我仔细看了它的口器,只有上颚须还残留,跟大蚊和蜉蝣一样应该属于口器退化。并且,换一种思路,不管它想要吸食露水还是花蜜,它必定得有八大口器中的一种。很明显它没有,所以这一刻我认为原来的认识是人们长期以来的误解。雄蚊滴水不进,它们只是在自己短暂的成虫期等待交配的机会,然后静静的死去。
  白三叶丛中有块巴掌大的“开阔地”,一只黑虫子从草里冒出来,左右转动身形,这动作让我联想到虎甲,略微近身看,果真是的!但它的警戒半径太大(据我的经验,在1.5米以上),我没抱什么希望拍到一张好照片,按照最稳妥的办法:长焦端开始逐渐靠近。果然,在1.5远处拍了个模糊的轮廓后它就从开阔地消失了。LCD里拼命扯大了看,勉强发现几个白斑,也许是八星虎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杨蛙蛙蹦到浑身湿透,我们便回家,路边有发现盗虻熟悉的身影,我让奶奶陪蛙蛙先走,自己又蹲在太阳底下拍起来。郁闷的是我以前用微距差的相机,遇到的盗虻都蛮大,现在有了好微距,盗虻也都忽然变小了,总之就是不让我游刃有余,唉。1.5寸的低亮LCD在阳光下基本看不清,而且盗虻嘴里叼着轻飘飘的有翅蚜,不影响它的频繁起降,因此盗虻的拍摄算是失败啦!

  远远看到奶奶和蛙蛙坐在公园另一角的木长凳上等我,就是兼做行道树的法国梧桐用木板围一圈方形给游人休息的。我也坐下喘口气,忽然头顶两只奇怪的蜜蜂盘旋下来,仔细看原来它们各抱着一片叶子,竟然是切叶蜂!这棵法桐离地面一米处有道半米长的不规则的缝,有些深的地方形成树洞,切叶蜂把这里选作了它们未来小宝宝的巢穴。树洞的入口其实非常狭窄,最宽处也不超过1公分,刚好容一只蜂钻进去,但叶片比它们的身体宽,因此要仔细的卷一卷,卷成甜筒的样子才能进去。大约两分钟后切叶蜂钻出来,上升到法桐树顶不见,再过三分钟后切好另外一片叶子回来。看来看去,估计有两只。切叶蜂是独居蜂,但是可以在一起营巢,这个树洞朝向东南,在切叶蜂的场地规范里这是极佳的选址条件,这两个妈妈可能都看中了这块好地方。但是树洞里面很暗,没有手电筒完全看不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一会儿,其中一只切叶蜂又带着叶片回来了,可是这次她遇到了麻烦,不知是叶片裁大了还是位置选得不好太硬,她在洞口卷了半天也没能拖进去。于是她退出来在空中悬飞,重新抓了抓叶片,再冲回树洞,换个方式卷叶子往里拖……还是没成功。只能再出来,搓搓手,希望这次运气好一点。很可惜第三次还是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起来,飞到离树干两米远的地方,把破叶子往地上狠狠一摔,再出发去弄片新的了。
  我赶紧捡起被切叶蜂抛弃的叶片,对比了一下叶脉和纹理,这应该就是法桐的叶子。以前看到的帖子,切叶蜂裁切蔷薇科植物居多,可能种类不同吧,因为叶片的形状是扇形而那些叶片上的缺刻是椭圆形的。但是我站在树下端详了好久,也没找到本树有被切割的痕迹。或许是因为树叶太密,但这个位置有利的很,过几天还可以来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