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3
这里写一点最近几年淘书的心得。所谓淘书当然是用最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书籍,指导原则是分毛必抠!虽有不支持实体书店之嫌疑,无奈收入太低,不能为满足脑子而饿坏肚子。并且淘书要瞻前顾后,多家对比,把握时机,果断下手,这些都是不小的劳动量,节省的钞票就当补偿吧。
现在的电子商务格局多变,下述的办法应该在未来三五年还可适用。所出现各网站网址均不给出链接。
在目前的网站中,一定要泡【豆瓣】。首先该网站就是交流书评最热门和权威(当下要注意辨别水军)的网站之一,有时候作者和译者也会上来互动;其次豆瓣于2009年底推出的购书单服务让一切变得简单。
读者在相应的图书介绍边上点一下加入购书单的按钮,就把该本图书放入总书单。那里会对比各大电商的即时价格,并橙显最低价电商。并且书单顶部会显示当前各电商的给力活动。如果本来无货的稀缺图书上线,豆瓣会给出提醒。
平时要养成把感兴趣的书放入书单的习惯,目前豆瓣的书单已有8列(即8个商家),这个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中。有些犹豫不决的书还是价格因素,比如七折觉得没必要买,五折就可以收了。但目前这个价格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点击书籍页面右上角的链接可以直接到达电商书籍页面。所以豆瓣购书单主要提供的是便利的索引。
出手的时机就是各大电商每个月或每隔几个月的大型优惠。比如数十万种图书参与的半价或全场满减。满减力度从满百减二十到五十不等。遇到满减活动就看凑单的水平了,比如满百减二十,那么买一百零一块也是浪费。如果你购书单里有足够的选择,超出部分控制在五元以内是很简单的。这种活动一般来源于四大主力网站:【亚马逊】、【当当】、【博库】、【京东】。(作为新生电商,【苏宁】的价格几乎都在最低,但图书总量不大)
他们会挑差不多的日子和各种逢年过节的说辞来开展活动。力度大体相当但各有差别,因此乐趣就在于找出这些差别为我所用。单笔免运费标准,亚马逊29,当当38,京东和博库39;而博库网上书城可以以自提的方式刷IC卡,就是没发票。但是博库IC卡的充值卡可以在淘宝上以95折买到,所以不要发票的话这部分折扣也要计算在内。从博库总店放书籍包裹的铁架不断扩展侵占其他空间可以看出网络售书的强劲势头,后来博库在小型新华书店开设取书店缓解这一问题。自提还有一个好处是接触一下实体书店的氛围,同时考察一下新书市场以准备下一个订单。另外新华书店也不是从不打折的,某些畅销书也会出现六折的情况。
这些网站平时的专题优惠大多数都没什么意义,也没什么好书,充其量只是把进站画面妆扮的丰富一些。在没有满减的和平时期,部分网站可以用豆瓣中小豆的形式换优惠券,以满百减十或十二居多(小豆也可以换品牌服饰和护肤品优惠券)。小豆只能在豆瓣页面中随机出现,因此弥足珍贵。在豆瓣旗下的【阿尔法城】刚开业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凑了一堆,现在已经一年多没捡到豆子啦!传说用豆瓣书单提交订单也会有小豆回馈,我从来没有成功过。
博库在2012年7月推出修养值,核算以往订单,每单每元可获得1个点,50个封顶;每日签到可领5个点,订单计算方法相同,但是每天多个订单的只有第一个可以换点。这样计算了所有修养值后的总数决定用户等级,刚注册的就是秀才,满1500即探花,满3000榜眼,满8000状元。后三者即所谓VIP,可以在折后基础上再来个九七折左右,每本书省几毛到几块钱。这虽然是个优惠,但有时候凑单就因为自己是VIP多便宜了几毛钱不够而秀才就够了也会干着急。早期页面上也有轰轰烈烈的VIP专享活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同时每消费1元可以获得1个积分,积分政策每次都说马上推出,吵嚷了几年了也还是没动静。国营就是这样,反应慢,拍脑袋,不连贯。
关于图书建购,各网站的数据库水平不一。其中博库是最差的,没有任何用户评论,甚至把人家读者的收藏夹里的书拿出来说“猜你喜欢”……豆瓣读书主页右下角的建议会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类并动态更新,亚马逊也不错,会根据浏览、收藏和购买记录找出相应的推荐。最厉害的还是豆瓣的豆列功能,这是个人创建的同一类书籍或影音的集合,读者根据每本书的推荐豆列去找豆列里其他的相关书籍。这些是我们得到已经存在但自己还不知道的好书的重要途径。
关于稀缺书籍,会经历一个存量减少到断货的过程,期间书价从打折到翻倍反弹,但这个过程是在不同卖家参差出现的,炒书的都是小型卖家,读者要根据购买难度,及时去【淘宝】和【孔夫子】网站查看图书升值情况,赶在某些集团网站的老库存未断货之前果断买入;如果这个机会没赶上,还可以找到个别业界良心的小卖家(其实是没关注这个行情)以不错的价格收入;如果这个也没赶上就只能看着超高价叹气了,再往后全网断货,只有超高价和复印版了。
关于特价书店,应当是常逛逛的,会有意外收获。可惜的是这个需要时间和情致,除非家门口就有一家,否则是越来越难做到了。而且特价书店的生存也受到电商的冲击而步履维艰。但是实体书店中特价书的需求是刚性的,博库的西湖文化广场店有一个旧书坊专区,我定期会去淘一淘,最近他们的摊子已经往外摆的越来越远了。
网购图书虽然能在价格上捞到好处,但有一个代价也是不得不付出的,那就是品相。实体书店可以尽管挑一本完美无瑕的带走,如果是丛书至少保持高度一致不要参差,而网购就只能看运气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算满意,但买的多了总有倒霉的时候。对于新书有因书商保存不善的各种轻微磨损,封皮的划痕和手印,塑封用力过大造成书页扭曲,处在一摞书上下表面被捆扎带勒出的凹痕等;二手书主要是品相等级同卖家理解不一,原书的腰封和书签缺失等;再有就是原本好端端的书在运送过程中受损。这些都够不上退换货的标准,只得默默收起了。另外因为不急着看就不拆塑封,结果几年后拆开塑封发现有缺页和印刷质量问题则欲哭无泪,因此个人觉得专门针对家庭图书的小型塑封机(顺便可以封零食)应当是很有市场的。
不论如何,关于淘书的两个颇小人的乐趣,其一是在实体书店偶遇一本属于自己的特价书,其二是在网上经过蓄谋运筹,以超低价格抢到后,该书要么涨价,要么断货。
现在的电子商务格局多变,下述的办法应该在未来三五年还可适用。所出现各网站网址均不给出链接。
在目前的网站中,一定要泡【豆瓣】。首先该网站就是交流书评最热门和权威(当下要注意辨别水军)的网站之一,有时候作者和译者也会上来互动;其次豆瓣于2009年底推出的购书单服务让一切变得简单。
读者在相应的图书介绍边上点一下加入购书单的按钮,就把该本图书放入总书单。那里会对比各大电商的即时价格,并橙显最低价电商。并且书单顶部会显示当前各电商的给力活动。如果本来无货的稀缺图书上线,豆瓣会给出提醒。
平时要养成把感兴趣的书放入书单的习惯,目前豆瓣的书单已有8列(即8个商家),这个数量肯定会不断增加中。有些犹豫不决的书还是价格因素,比如七折觉得没必要买,五折就可以收了。但目前这个价格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点击书籍页面右上角的链接可以直接到达电商书籍页面。所以豆瓣购书单主要提供的是便利的索引。
出手的时机就是各大电商每个月或每隔几个月的大型优惠。比如数十万种图书参与的半价或全场满减。满减力度从满百减二十到五十不等。遇到满减活动就看凑单的水平了,比如满百减二十,那么买一百零一块也是浪费。如果你购书单里有足够的选择,超出部分控制在五元以内是很简单的。这种活动一般来源于四大主力网站:【亚马逊】、【当当】、【博库】、【京东】。(作为新生电商,【苏宁】的价格几乎都在最低,但图书总量不大)
他们会挑差不多的日子和各种逢年过节的说辞来开展活动。力度大体相当但各有差别,因此乐趣就在于找出这些差别为我所用。单笔免运费标准,亚马逊29,当当38,京东和博库39;而博库网上书城可以以自提的方式刷IC卡,就是没发票。但是博库IC卡的充值卡可以在淘宝上以95折买到,所以不要发票的话这部分折扣也要计算在内。从博库总店放书籍包裹的铁架不断扩展侵占其他空间可以看出网络售书的强劲势头,后来博库在小型新华书店开设取书店缓解这一问题。自提还有一个好处是接触一下实体书店的氛围,同时考察一下新书市场以准备下一个订单。另外新华书店也不是从不打折的,某些畅销书也会出现六折的情况。
这些网站平时的专题优惠大多数都没什么意义,也没什么好书,充其量只是把进站画面妆扮的丰富一些。在没有满减的和平时期,部分网站可以用豆瓣中小豆的形式换优惠券,以满百减十或十二居多(小豆也可以换品牌服饰和护肤品优惠券)。小豆只能在豆瓣页面中随机出现,因此弥足珍贵。在豆瓣旗下的【阿尔法城】刚开业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凑了一堆,现在已经一年多没捡到豆子啦!传说用豆瓣书单提交订单也会有小豆回馈,我从来没有成功过。
博库在2012年7月推出修养值,核算以往订单,每单每元可获得1个点,50个封顶;每日签到可领5个点,订单计算方法相同,但是每天多个订单的只有第一个可以换点。这样计算了所有修养值后的总数决定用户等级,刚注册的就是秀才,满1500即探花,满3000榜眼,满8000状元。后三者即所谓VIP,可以在折后基础上再来个九七折左右,每本书省几毛到几块钱。这虽然是个优惠,但有时候凑单就因为自己是VIP多便宜了几毛钱不够而秀才就够了也会干着急。早期页面上也有轰轰烈烈的VIP专享活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同时每消费1元可以获得1个积分,积分政策每次都说马上推出,吵嚷了几年了也还是没动静。国营就是这样,反应慢,拍脑袋,不连贯。
关于图书建购,各网站的数据库水平不一。其中博库是最差的,没有任何用户评论,甚至把人家读者的收藏夹里的书拿出来说“猜你喜欢”……豆瓣读书主页右下角的建议会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类并动态更新,亚马逊也不错,会根据浏览、收藏和购买记录找出相应的推荐。最厉害的还是豆瓣的豆列功能,这是个人创建的同一类书籍或影音的集合,读者根据每本书的推荐豆列去找豆列里其他的相关书籍。这些是我们得到已经存在但自己还不知道的好书的重要途径。
关于稀缺书籍,会经历一个存量减少到断货的过程,期间书价从打折到翻倍反弹,但这个过程是在不同卖家参差出现的,炒书的都是小型卖家,读者要根据购买难度,及时去【淘宝】和【孔夫子】网站查看图书升值情况,赶在某些集团网站的老库存未断货之前果断买入;如果这个机会没赶上,还可以找到个别业界良心的小卖家(其实是没关注这个行情)以不错的价格收入;如果这个也没赶上就只能看着超高价叹气了,再往后全网断货,只有超高价和复印版了。
关于特价书店,应当是常逛逛的,会有意外收获。可惜的是这个需要时间和情致,除非家门口就有一家,否则是越来越难做到了。而且特价书店的生存也受到电商的冲击而步履维艰。但是实体书店中特价书的需求是刚性的,博库的西湖文化广场店有一个旧书坊专区,我定期会去淘一淘,最近他们的摊子已经往外摆的越来越远了。
网购图书虽然能在价格上捞到好处,但有一个代价也是不得不付出的,那就是品相。实体书店可以尽管挑一本完美无瑕的带走,如果是丛书至少保持高度一致不要参差,而网购就只能看运气了。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算满意,但买的多了总有倒霉的时候。对于新书有因书商保存不善的各种轻微磨损,封皮的划痕和手印,塑封用力过大造成书页扭曲,处在一摞书上下表面被捆扎带勒出的凹痕等;二手书主要是品相等级同卖家理解不一,原书的腰封和书签缺失等;再有就是原本好端端的书在运送过程中受损。这些都够不上退换货的标准,只得默默收起了。另外因为不急着看就不拆塑封,结果几年后拆开塑封发现有缺页和印刷质量问题则欲哭无泪,因此个人觉得专门针对家庭图书的小型塑封机(顺便可以封零食)应当是很有市场的。
不论如何,关于淘书的两个颇小人的乐趣,其一是在实体书店偶遇一本属于自己的特价书,其二是在网上经过蓄谋运筹,以超低价格抢到后,该书要么涨价,要么断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