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0
上午学校开会,为保持早起我坐了早班车,8点不到就来了学校。跟同事走进3号楼两翼间的硬地,快接近连廊的地方,赫然发现有一只棕污斑螳在路中间横刀立马。我果断的对同事说:你先走吧。
螳螂截获了一只天蛾科的大龄幼虫,正夹在右臂间津津有味的吃着,幼虫的一半已经下肚,剩下的后半截,特别是尾巴上的小尖尖表明了它的身份。在我蹲下来看的2分钟内,螳螂丝毫不理会我的存在,就在那里大快朵颐。这事儿证明了我推出已久的理论(成为很多人的噩梦):遇到精彩瞬间通常要满足的必要条件:一是没带相机,二是相机没电了。
去办公室放下包,一身轻装的返回,依旧蹲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螳螂抬起头来瞟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吃食,但心里肯定不痛快。边上的这个大家伙影响了它的食欲,最终它决定换个地方继续享受美味。于是它右臂夹着幼虫,用剩下的五条腿一瘸一拐的向花坛爬去,打算上去以后钻进草丛。当它竖直向上爬的时候,那摸样就像个右手抱着孩子的女人。由于螳螂的前足在行走中也比较重要,所以它的步伐很不利索。爬了没几公分,它扭头想看看在右边的那个大家伙走没走,于是右臂也自然的向后伸展了一下,这个动作给它带来了麻烦——这半条幼虫太重了,螳螂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被自己的食物拖累,摔回地上。接下来它急急忙忙起来重新爬,可爬到一半就忘了刚才是怎么摔下去的了,扭头又往右边看了一眼。
同样的重心不稳,但这次螳螂吸取了教训,它松开了右臂。没错,它还稳稳的站在花坛的立壁上,用六条腿把的牢牢的。可是它的猎物,美味的幼虫从怀里掉下去啦。
充其量,食物只是落在距离螳螂8公分左右的地面上。它用不了几秒钟就可以下去把它重新拾起来。可是这只螳螂看了我一会(它现在可以毫无顾忌的盯着我看了),又对着地上的幼虫发呆。末了,它竟然装模作样的梳理打扮起来!
这下子惹恼了我,8:08,离开会还有一个半小时,恰好今天运动会,这个点是开幕式,也不会有什么人到校园另一端的3号楼来走动。我飞速的返回办公室,取了一本书,又拿了张A4纸垫屁股。1分钟后我就返回,坐在螳螂边上半米的地方,看看谁耗得过谁!
8:15,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螳螂又在看我了!然后它望着近在咫尺的食物。花坛与地砖的交界处,蚂蚁的运输队忙忙碌碌,交缝处某个点下面就是它们巢穴的入口,它们正在往家里运粮呢。稀拉的队伍里混编着少量大型工蚁(兵蚁),幼虫距离它们只有2公分,这可是很危险的。
8:20,蚂蚁们架着另外一只鳞翅目幼虫远远的走过来了,可能是螟蛾科的,白白的身体蜷曲着,有一粒玉米那么大。螳螂也注意到了,它一直盯着蚂蚁搬运工,从远处走到自己脚下,然后又走一小段路,消失在砖缝里。一只侦查蚁爬到螳螂脚上,它赶紧蹬蹬腿将其踢飞,然后继续发呆。
8:25,半截子幼虫被发现了。这两只好运气的工蚁非常兴奋,它们开始检查天上掉下来的肥肉,半截身体居然还抽搐了一下。接下来就是召唤同伴,最后幼虫周围密集排列了一圈工蚁,大约有30只,包括4只大型工蚁。它们开始把幼虫往砖缝处搬运。这个过程中,幼虫时不时扭动一下,显示低等生命的顽强,可它在被螳螂大嚼特嚼的时候却是纹丝不动的。
螳螂好像松了口气似的,它回过头向上爬,抓住探出花坛的草叶,继续观察这个让它蒙羞的场景。我对它失望之极,合起书回办公室了。
9:45,下来开会,幼虫已经被运到砖缝处,可是体积太大塞不进去,此刻蚂蚁的表现就是尽一切努力把它塞下去;螳螂仍在观察。
11:50,会议结束,毛虫仍然卡在那里,谢天谢地那个没用的螳螂再也见不到了。
14:00,我要去看牙医了,幼虫的位置没变,但蚂蚁的策略变了,很明显它们在对这块大肉进行切割,分成小块带回巢穴。令人诧异的是此刻幼虫还有挣扎的能力。
螳螂截获了一只天蛾科的大龄幼虫,正夹在右臂间津津有味的吃着,幼虫的一半已经下肚,剩下的后半截,特别是尾巴上的小尖尖表明了它的身份。在我蹲下来看的2分钟内,螳螂丝毫不理会我的存在,就在那里大快朵颐。这事儿证明了我推出已久的理论(成为很多人的噩梦):遇到精彩瞬间通常要满足的必要条件:一是没带相机,二是相机没电了。
去办公室放下包,一身轻装的返回,依旧蹲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螳螂抬起头来瞟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吃食,但心里肯定不痛快。边上的这个大家伙影响了它的食欲,最终它决定换个地方继续享受美味。于是它右臂夹着幼虫,用剩下的五条腿一瘸一拐的向花坛爬去,打算上去以后钻进草丛。当它竖直向上爬的时候,那摸样就像个右手抱着孩子的女人。由于螳螂的前足在行走中也比较重要,所以它的步伐很不利索。爬了没几公分,它扭头想看看在右边的那个大家伙走没走,于是右臂也自然的向后伸展了一下,这个动作给它带来了麻烦——这半条幼虫太重了,螳螂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被自己的食物拖累,摔回地上。接下来它急急忙忙起来重新爬,可爬到一半就忘了刚才是怎么摔下去的了,扭头又往右边看了一眼。
同样的重心不稳,但这次螳螂吸取了教训,它松开了右臂。没错,它还稳稳的站在花坛的立壁上,用六条腿把的牢牢的。可是它的猎物,美味的幼虫从怀里掉下去啦。
充其量,食物只是落在距离螳螂8公分左右的地面上。它用不了几秒钟就可以下去把它重新拾起来。可是这只螳螂看了我一会(它现在可以毫无顾忌的盯着我看了),又对着地上的幼虫发呆。末了,它竟然装模作样的梳理打扮起来!
这下子惹恼了我,8:08,离开会还有一个半小时,恰好今天运动会,这个点是开幕式,也不会有什么人到校园另一端的3号楼来走动。我飞速的返回办公室,取了一本书,又拿了张A4纸垫屁股。1分钟后我就返回,坐在螳螂边上半米的地方,看看谁耗得过谁!
8:15,目光从书本上移开,螳螂又在看我了!然后它望着近在咫尺的食物。花坛与地砖的交界处,蚂蚁的运输队忙忙碌碌,交缝处某个点下面就是它们巢穴的入口,它们正在往家里运粮呢。稀拉的队伍里混编着少量大型工蚁(兵蚁),幼虫距离它们只有2公分,这可是很危险的。
8:20,蚂蚁们架着另外一只鳞翅目幼虫远远的走过来了,可能是螟蛾科的,白白的身体蜷曲着,有一粒玉米那么大。螳螂也注意到了,它一直盯着蚂蚁搬运工,从远处走到自己脚下,然后又走一小段路,消失在砖缝里。一只侦查蚁爬到螳螂脚上,它赶紧蹬蹬腿将其踢飞,然后继续发呆。
8:25,半截子幼虫被发现了。这两只好运气的工蚁非常兴奋,它们开始检查天上掉下来的肥肉,半截身体居然还抽搐了一下。接下来就是召唤同伴,最后幼虫周围密集排列了一圈工蚁,大约有30只,包括4只大型工蚁。它们开始把幼虫往砖缝处搬运。这个过程中,幼虫时不时扭动一下,显示低等生命的顽强,可它在被螳螂大嚼特嚼的时候却是纹丝不动的。
螳螂好像松了口气似的,它回过头向上爬,抓住探出花坛的草叶,继续观察这个让它蒙羞的场景。我对它失望之极,合起书回办公室了。
9:45,下来开会,幼虫已经被运到砖缝处,可是体积太大塞不进去,此刻蚂蚁的表现就是尽一切努力把它塞下去;螳螂仍在观察。
11:50,会议结束,毛虫仍然卡在那里,谢天谢地那个没用的螳螂再也见不到了。
14:00,我要去看牙医了,幼虫的位置没变,但蚂蚁的策略变了,很明显它们在对这块大肉进行切割,分成小块带回巢穴。令人诧异的是此刻幼虫还有挣扎的能力。
13
2011/11/12 13:41

分页: 1/1
1

